<pre id="it0d4"></pre>

<th id="it0d4"><sup id="it0d4"></sup></th>

<code id="it0d4"></code>

北京市中喆律師事務所

您的位置> 中喆律師事務所 > 法律熱點 > 正文

高額回報背后的集資陷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000萬

來源:互聯網作者:未知瀏覽:時間::2019-06-25

 

 
 

案情簡介

  “讓某品牌超市在3年內開遍全國每一個城市”,“投資不僅有高額利息,而且可直接轉換成公司股份”,某商業管理公司憑借高額利息、無限商機等廣告宣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千萬余元。近期,濰坊市高新法院對趙某、張某、李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做出判決,三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至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不等的刑罰,并被處以罰金。

  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被告人趙某、張某、李某在高新區經營某超市期間,以承諾返還高息為誘餌,通過購物返現、直接吸收存款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經核實,某超市共非法吸收存款人民幣1000萬余元,已落實被害人27人,共涉及存款人民幣249.78萬元。

  另據了解,2016年6月被告人李某退出某超市經營,其經營期間,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人民幣613.28萬元,已落實被害人5人,共涉及存款人民幣76.29萬元。案發后,趙某、張某、李某退賠部分被害人贓款,并向法院退繳賠償款人民幣33萬元。

  據超市原會計吳某介紹,“某超市是李某、趙某、張某共同成立的,我是應聘的會計,后來李某因為跟趙某、張某鬧矛盾離開了超市。超市通過購物返現和存款返息的形式收取客戶的資金,購物返現是購買商品50至70天內全額返還購物款,存款返息是存款50至70天內返還本金和最少20%的利息,超市吸收了大約1000萬元資金,其中購物返現400多萬元,存款返息大約600多萬元,李某負責期間大約吸收600萬元。”令人悲哀的是,這位會計吳某竟然也是該案受害人之一,“我在超市購物5.25萬元,返還9500元,有4.3萬元沒有返還,趙某讓我把其中4萬元轉成了股份。”

  承諾高額回報無疑是每一個非法集資陷阱的慣用伎倆,據該案另一位被害人常某回憶,“當時該超市承諾購物全額返還購物款,存錢返還本金和14%左右的利息。前期我在超市購物約10萬元,超市全部返還了;也正是被這種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后來我又在超市存款約40萬元,目前還有28.9萬元沒有返還,其中用超市商品抵賬約2萬元,用家具抵賬10萬元,剩余17萬余元轉為股份。”

  利令智昏、一葉障目,在這種看似高額回報的背后,趙某等三人又是如何運作騙局的呢?據被告人趙某供述:“2016年4月,我和張某、李某合伙開了某超市,通過兩種形式吸收客戶資金,一是購物返現,超市在規定期限內全額返還購物款,返現天數從開始30天變成50天,最后是60天;二是客戶直接到超市存錢,規定時間內返還本金和20%利息,返現時間從開始35天變成50天,最后是70天。

  為了吸收更多資金,趙某等三人還為某超市“設計”了“新業態”業務并向客戶大肆宣傳,就是在該超市易訂商城上購買一單5000元的商品,從第二周周五開始動態返還,直到返完8000元,周期大約9個月左右。是騙局總會被揭穿,接市民舉報,當地公安機關將趙某、張某、李某抓獲歸案。

  高新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趙某、張某、李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巨大,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根據案件的事實、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法院依照《刑法》相關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之規定,判決被告人趙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被告人張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被告人李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法官說法

   高新法院法官表示,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非法集資手段也隨之變化,令普通投資者眼花繚亂、防不勝防。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合法公司,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采取虛假宣傳包裝,選擇一些熱點的投資項目和行業,虛構理財項目、許以高息等進行欺騙、誘惑,達到其非法集資的目的。廣大市民一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范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風險。因此,一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同時,要增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意識。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大家要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來源:濰坊中院

 

  本文圖文轉載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刪除!

 
 
 
 
 
 
 

 

av天堂男人天堂无码在线
<pre id="it0d4"></pre>

<th id="it0d4"><sup id="it0d4"></sup></th>

<code id="it0d4"></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