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的有心人,機會總是有的。壓力來自于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自身閱歷、知識的缺乏更是阻礙自己的成功。于是,應把自己埋在書海里、沉到生活中,閱讀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書,逐漸充實自己。要明白水到渠成的道理,要平淡,不露鋒芒,在長積久蓄之后,有更加閃亮的勃發。”——1986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孔屏在法制日報經歷了將近兩年的”拆信封”及四年的資料室的圖書整理和三年的編務的繁雜、瑣碎的工作后,第一次做為記者在法制日報發表文章后,這樣告訴自己。
2018年3月2日,元宵佳節,中喆律所資深合伙人孔屏女士以“成長經歷與職業規劃”為主題與律所律師及實習律師進行了分享與培訓,也揭開了中喆年度培訓課程的序幕。
孔屏女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專業,畢業后就業于法制日報資料室室。剛畢業的孔女士日常工作用她的話來說就是“老老實實地拆信封”,即讀者來信。重復、單調、枯燥的工作考驗著一個年輕人的毅力和耐力。而孔女士勤勉、踏實的工作態度得到總編輯的肯定和賞識,被正式調往編輯部做編務工作。雖編輯并非孔女士的本專業,但她不氣餒不放棄,自學鉆研相關知識,經常在其他同事都休息娛樂時,一個人寫稿、畫版,補充與沉淀自己。在這樣的長積久蓄之后,孔女士也從偶爾發表一篇在法制日報占著豆腐塊兒那么大點兒文章到不斷有其它媒體的不斷約稿,用風生水起來形容此時的孔女士并不為過。
而這時,報社改革紙質媒體,孔女士決定退出報社。這就開啟了她的第二段事業:中喆律所。當時的中喆律所還是個剛成立兩年的小所,各方面還未發展完善,硬件設施也沒有很好,但中喆以其誠信、專業、和諧的律所文化深深吸引了孔女士,孔女士堅決、堅定的選擇了中喆直到今天。這不是一條很好走的路,面對新領域,孔女士以空杯心態把自己埋在書海里、沉到生活中,踏實、堅定走在法律執業的道路上。
在會議上,孔女士感謝法制日報給了她見識與眼光,感謝中喆給了她細節、細心與細膩。十多年來,正是因為有像孔女士這樣優秀、專業的律師存在,中喆不斷成長與壯大,逐步發展成為擁有五十名律師、眾多專業團隊、一家分所的中型律師事務所。
厚積才能薄發,沉淀才能成功??着恳宰约旱挠H歷和經歷,給中喆律所剛剛步入法律事業的新律師樹立了榜樣、堅定了信念。這樣的分享與培訓是一種傳承,是中喆人內在品質及核心文化的傳承。所有中喆人在執業律師這條漫長的道路上,還需團結一致不斷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業務能力,精誠服務,不斷進取,砥礪前行,實現夢想、超越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