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作為服務行業,溝通技巧至關重要。如何贏得當事人的信任,讓當事人肯定和認可自己的工作成果,溝通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律師應該如何有效地與當事人溝通呢?2018年3月16日,中喆律所資深合伙人汪欣然律師根據自身多年的辦案經驗就“與當事人的溝通技巧”對律所律師及實習律師進行了指導和培訓。
溝通貫穿律師談案、辦案的全過程,汪律師認為要提高溝通技能,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提高情商。情商即指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提高情商既需要做到“好好說話”,又需要做到“好好聽別人說話”,懷著同理心做到“感同身受”。
所謂“好好說話”,是指在面對當事人時,在堅持自身原則和底線的基礎上與當事人愉快地溝通,善于營造輕松舒適的談話氛圍,避免出現尷尬局面。當事人找律師的目的是讓律師幫忙解決問題,因此,在談案過程中律師需要安撫當事人的情緒,表示對當事人的理解,做到“感同身受”。同時,對于當事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律師必須堅持原則,曉之以理。律師要在軟硬兼施的基礎上與當事人分析案件情況,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并提出最佳解決方案,讓當事人意識到自身的利益能夠得到最大維護,從而愿意將案子委托給律師辦理。
所謂“好好聽別人說話”,是指在與當事人溝通的過程中做到認真傾聽,注意力集中。在當事人陳述案件情況時,律師需要認真傾聽并適時給予回應,對于未聽懂的內容及時要求當事人予以解釋說明。律師應該讓當事人產生被重視、被尊重的感覺,讓當事人意識到律師對案件的高度重視。
二是展現專業性。作為服務行業,專業性是律師的必備素養。律師的專業性既需要通過專業水平來體現,又需要通過氣場來體現。律師在與當事人溝通時,首先需要展現自己的專業水平,用最短的時間將核心觀點和意見傳達給當事人。律師的氣場直接影響當事人對律師專業水平乃至律師收費額度的評估。氣場可以通過著裝、談吐等方面來提升。作為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人士,律師的著裝必須體現專業性、嚴謹性,這樣更能贏得當事人的信任。同時,律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談吐,注意調整說話的語速、語調、聲調等,做到讓傾聽者感到舒心、悅耳。
三是明確態度。在談案過程中,律師需要讓當事人意識到律師愿意竭盡全力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在辦案過程中,律師需要適時地與當事人聯系,讓當事人知曉律師的具體工作內容和工作量,表明律師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溝通技巧貫穿人際交往的始終,涵蓋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學習、多總結、多鍛煉。因此,汪律師建議年輕律師要主動尋找學習的機會,多向資深律師學習,多與當事人交流,學會復盤,不斷提高溝通技能,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服務人士儲備必需的素養。